李扬:九论中国金融系统风险
2013年起,我国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金融改革政策的出台节奏明显加快。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由此拉开序幕。2018年5月11日,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利率传导效率与以往相比有较大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应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近日,多家银行纷纷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响应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浪潮。
金融改革已进行多年,而其中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2018年金融改革继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是否依然是金融改革的重点?而改革的本质又是什么?利率市场化是否就是简单的放松管制?在其推进过程中,改革措施如何有效落实?这些都是业界需要注意与解决的关键所在。IMI顾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出席中国经济形势与改革研讨会时,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以下为文章实录:
《中国经济时报》消息,近日,IMI顾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出席中国经济形势与改革研讨会时表示,利率市场化依然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它的进程指示了整个金融改革的进程。我们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李扬表示,改革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渐进性,不能把利率市场化简单地归结为放松管制。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市场体系,使得利率的水平、其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由资金供给者、需求者和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
李扬表示,利率是信用的价格,因此,融资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利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包括融资期限、借款人的信用度、附属担保品的数量及质量、承载融资活动之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在利息支付上的税收待遇、破产清偿顺序等。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殊性,只能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利率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通盘考虑。利率的水平和决定机制,还直接与人民币的对外价格——汇率密切相关,因此,利率改革要充分考虑与汇率改革配套。
改革是渐进的,由于融资活动多种多样且种类日趋增多,“一步到位”且“包打天下”的利率市场化方案很难找到,融资定价机制的变革必然表现为从一个(或几个)融资领域到另一个(或几个)融资领域逐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利率双轨并存不可避免。
目前,市场上客观存在着套利机制,为了有效发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需要打通各类融资市场,并基于此形成有效的利率体系。在李扬看来,利率由市场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在资金的供应者、需求者、资金的供求双方均展开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并通过其对利率水平和结构施以有效影响,进而引导资源配置的体系。显然,不能把利率市场化简单地归结为放松管制。但若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银行手里,利率市场化很难实现。
李扬认为,银行作为融资中介,把资金的真正供给者和需求者割裂开来,使得供求双方难以有效且持续地显示自己的投融资偏好,资金的均衡价格很难形成。而发展债券市场具有关键意义。脱媒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是资本市场的全方位发展。根据中国国情,让资金有序走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发展资本市场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由市场放任自由流动决定的利率水平,不能自动保证国民经济达成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因此,宏观调控是市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李扬谈到,存款准备金制度亟待“回归正常”。现行异乎寻常的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2014年前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大幅升值预期下,央行“冲销”流动性捉襟见肘的权宜之计。从2014年开始,中国外储结束高增长,人民币双向波动,货币政策框架需要对应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需要回归正常。这需要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债券市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机制等,进行大规模系统改革。在市场化的金融宏观调控架构中,数量和价格反向联动变化是必要条件。解除信贷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由于存在管制,我国的债券市场、信贷市场是相互隔离的,分别由不同机构在监管。李扬表示,发展银行表外市场,是打通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必要条件。当前及今后若干年里,集中数年整治场外、表外等金融业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措施。而影子银行体系主要通过开发交易活动和提升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对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再构造来向经济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信用供给,在这个过程中,它成为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力量。
编辑 杨雅鑫 曹子鹃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央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的解读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